“继续加油!”邱贻可发在社交平台的配文下,是他和孙颖莎的合照,刚拿下澳门冠军赛女单冠军的莎莎,靠在师傅肩膀上广州华鑫,眼睛弯成月牙,头顶还留着训练时邱贻可揉过的碎发。从三年前邱贻可接过指导棒,这四个字就成了师徒俩最暖的“暗号”。
2021年秋末邱贻可第一次站在孙颖莎面前,这个刚满19岁的姑娘,攥着球拍的手背上全是茧子。从那天起,邱贻可的日程表上只剩“莎莎”两个字:早上六点到馆,摆好莎莎习惯的橙色球拍;中午帮她热好饭盒,里面是特意加了鸡腿的盖浇饭;下午练对抗,他脱了外套当陪练,球打在球拍上的声音比空调风还响。
去年冬天莎莎得了重感冒,还是坚持练发球,邱贻可把自己的保温杯塞给她,里面是煮了半小时的姜茶:“先喝,不然等下跑圈会咳。”澳门冠军赛决赛前,莎莎坐在长椅上绑鞋带,邱贻可蹲下来帮她系紧,说:“像平时练的那样打,我在下面看着。”夺冠瞬间,莎莎跑向教练席,邱贻可伸手抱了抱她,揉着她的头顶笑:“咱们莎莎,最棒了”。
展开剩余69%北京大满贯开赛在即,国乒训练馆的氛围比往常更浓。邱贻可的指导节奏更“严”了:早上带莎莎练发球,每十个球就停下来讲“手腕的角度要再压一点”;下午练对抗,他亲自当陪练,扣球的力度比平时大了三成;晚上加练结束,他会陪莎莎绕着馆跑两圈,边跑边聊“对手的反手弱点”。
昨天有球迷拍到,训练间隙莎莎坐在长椅上喝水,邱贻可拿着毛巾帮她擦额头的汗,莎莎笑着把自己的橘子递过去,邱贻可咬了一口,皱着眉说“酸,你怎么爱吃这个”。队里的工作人员说,最近师徒俩的话题全是“北京大满贯的对手”:“邱指导把每个对手的录像都看了三遍,莎莎也记了满满一本笔记”。
邱贻可的“刺头”往事,藏着他对乒乓球的“狠”,2003年世乒赛他因为输球砸球拍,被队里停赛;2005年全运会,他和裁判争执,差点被赶出场。那时候的他,头发染成黄色,穿破洞牛仔裤,队里老教练说“这孩子,太拧”。可2019年转型当教练后,他像换了个人:头发剪短,换成运动服,说话声音轻了。
直到2021年指导莎莎,大家才懂他的“拧”变成了“拼”,为帮莎莎突破正手瓶颈,他关在房间三天,研究出“灯光训练法”;为陪莎莎练体能,他跟着跑了三个月五公里,体重减了十斤。当年的队友说:“邱贻可的棱角,全被莎莎磨成了温柔的光”。
莎莎和邱贻可的师徒情,让我想起“最好的关系,是互相成就”。邱贻可没把莎莎当成“要管的小孩”,而是“一起战斗的伙伴”,陪她练到深夜,帮她擦汗,揉她的头顶;莎莎也没把邱贻可当成“严厉的教练”,而是“可以依赖的家人”,赢了比赛先看他的眼神,累了会靠在他肩膀上。
这种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的默契广州华鑫,才是最珍贵的。希望年轻运动员能懂:成功不是一个人的事,背后有师傅的付出,有自己的坚持,还有那份“我陪你拼到底”的热乎劲。
发布于:山西省赢赢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